更新时间:2022-09-14 08:33:28点击:
源头上:提升园区能源使用效率
“低碳”园区在建设初期充分考虑产业结构比例和产业上下游关系,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实行绿色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对于园区已有重化工业企业要加快调整产业发展方式,大力推广无碳、减碳、去碳等低碳技术,从生产源头减少碳排放。
一方面从能源供给端着手,推动能源供给侧的全面脱碳,挖掘需求侧能源灵活性应用潜力,加快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推进多能融合技术体系突破。聚焦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重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发储能、热泵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保障能源安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储能技术结合,促进各能源系统间资源优势“合并”。
另一方面通过部署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例如利用风电、光伏等能源,实现园区电力自发自用,减少外购电力。同时,对园区能耗占比较大的系统,尤其是空调和照明系统,要进行节能改造,可通过传感器自动调节,控制开关,实现节能。除此之外,园区管理方或者入驻企业还应该对园区内部空间进行闲置地绿化,不仅能改善环境,还能实现碳回收。
02
过程中:实时监测园区碳排放数值
数字化手段在园区的“低碳、零碳”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赋能作用,园区应积极部署能源智能化应用和可视化管理平台、园区综合监控平台等管理型公共平台建设,从而整体实现园区碳中和的精细化管理、智慧化服务。
园区还应加大智能传感器、数据中心、云计算等新基建在园区工厂、建筑、停车场等全域布局,全流程、全时段监测园区碳排放量。在重要监控区域部署视频监控设备,对系统当前环境进行监控。视频监控系统与园区低碳管理平台无缝集成,在管理平台中随时对指定地点的视频进行浏览,在有异常情况发生时,随时切换到相关的视频监测点,查看画面情况,实时监测园区碳排放情况。
除此之外,园区管理方根据能耗管理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和相关资料,按用能设备、能源介质(水、电、气等)对能源量数据做“日平衡”和“月平衡”分析。将统计分析结果通过饼图、报表、曲线等多种形式每周、每月给园区企业发送分析统计报告,并通过单位用能状况提供节能减排技术建议。对于周、月能耗及碳排放上限的企业,一旦建筑设备能源消耗接近报警阀值,园区管理方可通过软件、短信、邮件等形式发送警示信息,提醒园区企业。
03
运营中:优化园区能源管理与调度
园区利用能耗管理系统全面掌握各建筑能源利用状况,实现对园区建筑生产过程中产品能耗指标、耗能设备、生产工艺、能源消费结构等的监察管理,对园区企业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实行集中扁平化的动态监控和数据化管理,监测企业电、水、燃气、蒸汽及压缩空气等各类能源的消耗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和趋势分析,帮助企业针对各种能源需求及用能情况、能源质量、产品能源单耗、各工序能耗、工艺、车间、产线、班组、重大能耗设备等的能源利用情况等进行能耗统计、能源成本分析、用能预测、碳排分析等。
同时针对工业节能减排的需求,将厂区用能及分布式发电设备全面接入能耗管理系统,结合工厂MES制造系统,提供能源最优配置的生产排单计划,降低能源成本。其次,当处于生产高峰时,联动园区其他辅助设备,如充电设施和暖通等设施,短时间内为生产让步,避免尖峰负荷及配电设备过载。
04
制度上:构建现代低碳园区治理体系
首先,园区管理方收集园区所有能源数据、碳排放数据,为碳服务、碳交易提供大数据支撑。同时将一定碳排放量的企业均纳入碳市场管理(强制和自愿),通过市场机制寻求最经济的减碳路径,并开展负碳技术、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探索园区碳交易落地实施的特色。
其次,园区积极引入金融机构,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发挥绿色金融引导作用,降低企业的低碳绿色转型成本,激励企业做好碳中和长期规划,开展零碳技术研发、示范与使用。同时,加快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托管等服务模式创新发展。
再次,积极培育和引进高端技术服务机构。依托园区所处区域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的科研力量,以节能、污染物监测、碳盘查、碳资产管理等为基础,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为企业低碳、零碳技术开发和使用提供数字化、智慧型服务,形成以智慧科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发展格局。
东一创欣.双碳专家
手机二维码
Copyright © 2022 东一创欣.双碳专家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18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