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一创欣.双碳专家

东一创欣
双碳专家
东一创欣.双碳专家-双碳咨询,双碳服务,综合能源

绿色正在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鲜明底色

更新时间:2023-10-23 11:21:36点击:

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促进绿色发展”行动指出,中方将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加大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的支持,继续举办“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建设光伏产业对话交流机制和绿色低碳专家网络。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到2030年为伙伴国开展10万人次培训。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国际组织积极建立绿色低碳发展合作机制,携手推动绿色发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如今,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国际合作平台不断完善,务实合作的举措也在不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合作项目不断从愿景变为现实。“绿色正在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鲜明底色。”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周国梅表示,未来,中国将继续擦亮“一带一路”的绿色名片,与共建国家分享中国绿色发展方案。

  顶层设计不断加强,伙伴关系更加紧密

  绿色,充满生机、象征生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当前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潮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需要国际社会汇聚和合之力。国家副主席韩正在10月18日下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上指出,推动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是推动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重要举措。共建国家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互学互鉴、携手合作,沟通交流广泛深入,务实合作成效明显,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出席论坛的多位国际政要表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给世界带来机会,期望“绿色丝路”为全球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多贡献。

  从愿与布基纳法索就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环境监管等领域进行交流合作,促进双方环保能力提升,到希望与老挝推动双方在澜沧江—湄公河、中国—东盟等框架下的合作,携手推进赛色塔低碳示范区建设,打造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典范;从愿与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进一步加强绿色“一带一路”交流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为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到希望继续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务实交流合作,分享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和经验,我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就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召开的前一天,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先后会见布基纳法索能源、矿业和采石部部长布西姆,老挝自然资源和环境部部长沃拉吉,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总干事兼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奥佳博,“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组织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奥贡比伊,并与各方许下了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美好愿景。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国际绿色低碳发展趋势,绿色“一带一路”在过去的10年中取得累累硕果。据介绍,截至2023年8月,中国与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与3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签署环保合作协议,与31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与超过40个国家的150多个合作伙伴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与32个国家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广泛搭建了绿色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黄润秋在论坛主旨发言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把生态文明领域合作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内容,持续推动提升“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水平。

  为加快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步伐,我国不断加强顶层设计。中国政府先后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性指导文件,明确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总体思路、具体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也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黄润秋表示,未来将通过“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绿色丝路行等活动,实施“一带一路”生态环保人才互通计划,围绕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开展政策对话和经验分享,共谋“一带一路”绿色低碳发展。

  建设“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

  联盟,启动“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和“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促进绿色发展国际共识和共同行动……10年来,中国积极同沿线国家携手打造绿色“一带一路”,更加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正在构建。黄润秋表示,未来将在进一步发挥现有平台作用基础上,落实好拟在本次论坛发起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北京倡议、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等成果,帮助共建国家增强绿色发展内生动力和能力。

  随着顶层设计不断加强、绿色发展伙伴关系更加紧密,绿色“一带一路”务实合作也在不断深化。中国已与39个发展中国家签署46份气候变化合作文件。黄润秋强调,未来将立足发展中国家切实需求,在力所能及范围内进一步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持,推动低碳示范区建设,创新性设计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丰富能力建设形式和内容,继续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环境共治助力中亚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上提出的‘推动解决咸海生态危机’建议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国际合作中心,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及中亚五国合作伙伴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上共同发布了中亚区域绿色科技发展行动计划。”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该行动计划的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介绍。

  咸海,位于亚欧大陆腹地、中亚荒漠区的北部,覆盖中亚大部分范围和阿富汗北部,其东部与中国接壤,原为世界第四大湖。近几十年来,随着气候变化以及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强度和规模的不断增大,咸海流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咸海大面积萎缩,出现生态危机。

  今年3月22-24日,中亚国家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上发表了联合声明。该声明指出,咸海干涸引起生态灾难,其所形成的550万公顷荒漠对该地区人群健康状况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5月18~19日,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习近平主席在主旨讲话中强调,中方愿同中亚国家在盐碱地治理开发、节水灌溉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建设旱区农业联合实验室,推动解决咸海生态危机。

  积极参与咸海生态治理有何重要意义?该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咸海流域所在的中亚地区与我国山水相连,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六大经济走廊之“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核心区域。积极参与咸海生态治理,符合地区国家需求和我国国家战略,也是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和“绿色丝绸之路”以及推进全球发展倡议不可回避的挑战。

  “咸海的干涸,在原湖床上形成了面积约500万公顷的新荒漠‘阿拉尔库姆’(咸海沙漠),每年产生约1亿吨的有毒盐尘,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事件。由此产生的荒漠化、盐渍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对中亚国家的生态环境、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并波及邻接地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张元明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前应对咸海生态问题,亟需解决的事项包括盐尘暴产生的机制及生态环境保护阈值、生态—水资源安全评估与风险识别、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与关键驱动因素等,最重要的是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盐碱地治理。

  据了解,行动计划将搭建中国—中亚科研机构领导人对话机制,共建“绿色咸海创新技术研发与示范中心”,共同发起“咸海生态治理国际大科学计划”,同时进一步加大联合实验室、野外台站共建力度,推动平台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力度,为中亚区域每年培养一批节水农业、自然资源管理、盐碱地治理、荒漠化防治等领域科技人才。张元明对本报记者表示,他们希望通过一系列绿色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共同促进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一直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从2017年出台的《“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到2023年5月发表的《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再到如今“中亚区域绿色科技发展行动计划”的启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路径愈加清晰、机制日益成熟,为开展生态科技合作,共同应对咸海生态危机、治理荒漠化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绿色“一带一路”十周年取得累累硕果

  绿色“一带一路”是“中国方案、全球治理”的重要实践,也已经成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一带一路”上的绿色能源合作,正有力促进着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不久前,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市以南50公里的沙漠深处,中国承建的全球最大的单体太阳能发电站正式开启运行。据介绍,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太阳能电站之一,艾尔达芙拉电站投入运营之后可供当地16万户居民用电,帮助阿布扎比每年减碳240万吨,使清洁能源在阿联酋总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13%以上。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过程中,也少不了中国企业的深度参与。企业在参与项目建设当中,不仅为项目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也在不断开辟“一带一路”合作新空间。10月16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前夕,中国企业寰泰能源与乌兹别克斯坦成功签署500MW风电项目购电协议(PPA),这是乌兹别克斯坦首个以人民币计价的购电协议。寰泰能源董事长南逸表示,通过使用人民币计价,不仅可以避免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降低成本,有利于向乌提供更具可负担的绿色电力;更重要的是,这将是中企出海对各细分行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有益尝试。

  在中国承建的秘鲁大型综合化港口项目中,野生动物保护站融合在建设工地中;在安哥拉,国家主电网依托中国的先进输变电和数字化技术,实现更为清洁和自主的运维……十年来,一系列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合作如火如荼开展,在支持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引导中资企业在对外投资合作中走向绿色发展道路的同时,与共建国家分享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和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绿色解决方案,推动更多“一带一路”绿色项目的落地实施。据统计,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中国与31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与32个国家建立“一带一路”能源伙伴关系。

  总结10年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成就,有助于在新起点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也有助于向世界讲好新时代的丝路故事。2019年,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之路分论坛期间,28家金融机构、项目投资单位、工程设计和施工企业等单位共同发起“绿色‘走出去’倡议”。作为“绿色‘走出去’倡议”工作的延续,4年后,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之际,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国际合作中心与生态环境部国际司、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联合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人民日报品牌研究院,汇编完成了《绿色“一带一路”十周年创新理念与实践案例》中英文版。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绿色“一带一路”十周年创新理念与实践案例》聚焦绿色交通、绿色园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通过典型案例梳理,突出展现了10年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积极成效,向全世界充分展现共建国家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各方面的合作成效,为高质量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学习借鉴,不断丰富创新“一带一路”倡议对外宣传方式。(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见习记者甄敬怡、记者白雪)


联系我们

东一创欣.双碳专家

  • 邮箱:dycx027@163.com
  • 手机:18571512852
  • 地址:洪山区珞喻路20号阜华大厦1栋A座26层2号

在线留言

手机二维码

Copyright © 2022 东一创欣.双碳专家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18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