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一创欣.双碳专家

东一创欣
双碳专家
东一创欣.双碳专家-双碳咨询,双碳服务,综合能源

扛起服务“双碳”战略的时代使命

更新时间:2022-09-14 11:15:30点击:


“双碳”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我国面临的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1年7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近日,《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出台。该方案旨在要求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和科技创新策源地作用,加快构建碳中和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地结合起来,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面向“双碳”战略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动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不仅带来了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构建绿色低碳经济体系的机遇,也带来了发展模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转型、技术创新竞争等多重挑战。因此,发展“双碳”相关学科专业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高校要结合自身优势学科特色,找准发力点,让“双碳”主题引领学科专业建设,积极培育与之相关的新兴学科方向,形成与“双碳”战略需求相适应、传统优势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相融合的一流学科专业体系。比如,财经类高校可加快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法学等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加快培养碳核查、碳经纪、碳会计、碳投资咨询、碳信用评估、碳资产评估、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等方向的专业人才。



构筑“双碳”人才培养体系,多元培养紧缺人才。要加快完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系统推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和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为“双碳”事业锻造一大批全面发展的未来科学家、工程领军人才和各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一是根据高校自身情况,整合优势教学资源,以资源、环境和能源相关专业为依托,成立低碳经济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等,这既是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应时之举,也是抢占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双高地的有力举措。二是做好人才培养方案,做强做实碳中和相关教材建设,出版一批具有引领性、影响力的高水平教材。三是探索完善产教、科教、校企融合的育人新模式,促进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优质教育资源融会贯通,促进培养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四是充分利用高校学科、师资优势开展碳能力教育培训,为各类市场主体低碳专业从业人员提供服务。



强化有组织科研攻关,打造“双碳”科技创新体系。“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路径与制度安排涉及自然科学领域大量的基础理论、工程技术及社会科学领域的经济与管理等有关问题。高校要依托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瞄准碳中和领域共性真问题和“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强化有组织科研攻关。例如,财经类高校可在碳辅助性产业和中介服务业方面发力,围绕“双碳”政策的经济社会影响、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设计、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气候投融资模式创新、气候韧性城市建设等开展学科交叉研究。此外,一方面要建立灵活的人才机制,汇聚“双碳”方向的海内外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组建交叉创新团队。另一方面,要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业行业对接的协同联动机制,与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开展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推进真协同,实现新突破。



实施全面开放办学,提升“双碳”国际话语权和服务社会能力。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是国际社会的共同使命,高校对外开放也应当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推动“双碳”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持续迈进。一是充分发挥中外大学联盟的桥梁纽带作用,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加强国际对话,主动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合作交流,开展“双碳”领域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研究。二是打造一批高校碳中和领域创新引智基地,大力吸引汇聚海外高层次人才参与我国碳中和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三是通过举办碳中和国际学术会议或论坛,主动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参与国际规则标准制定,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提升我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治理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对内开放也是开放办学的应有之义。高校要积极面向社会构建服务“双碳”战略的创新实践体系,加快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一方面,要深化校企、校地合作,构建碳中和技术发展产学研全链条创新网络。高校可联合科技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积极参与创新联合体建设,促进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碳中和关键技术集成耦合与综合优化,推动能源深度脱碳、工业绿色制造、交通等重点领域低碳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成果应用实施,主动融入各级各类碳中和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发挥高校智库咨政建言功能,提升“双碳”科学决策水平。不同类型高校要充分发挥智力资源和理论研究优势,增强智库产品与决策实践的黏度,打造具有鲜明行业特点、体现高校特色的新型智库。一是定位要准。围绕碳中和基本内涵、实现路径和主要路线、碳市场体制机制设计等领域开展政策研读、议题研究、战略咨询、评估监测等活动。二是合作要广。强化机构间合作,拓展研究广度,扩大研究深度,形成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提升智库成果的时效性和影响力。三是质量要高。将具有决策影响力与社会公信力的标志性智力成果作为检验高校智库建设的核心标准,强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术研究与政策咨询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经验相结合、服务发展与品牌建设相结合,努力产出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价值的“双碳”成果。四是方法要新。要以“数字挖掘+战略应用”为驱动,探索智库平台建设新思路,通过数据赋能、智慧赋能,提升智库在“双碳”战略中的服务效能。



率先示范应用,加快建设零碳校园。高校是碳排放密集型组织,也是低碳教育宣传和科学研究的主阵地,应承担起环境责任,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标杆。可制定实施校园碳中和行动方案,有序推进碳中和校园建设,促使低碳理念、低碳教育、低碳生活相互融合。大力弘扬绿色低碳文化,推行科普宣传、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将“双碳”战略目标转化为全体师生的思想共识,引导师生自觉做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者、绿色低碳生活的践行者。校园建设和管理贯彻绿色低碳理念,有效利用地源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燃气消耗,采用湖水浇灌、雨水收集、能源智能控制等节能减排技术,在减少碳排放总量的同时实现科学用能。充分利用大数据、云服务、物联网、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构建智慧化校园能源运营管理平台,开展能耗监测、诊断与管理,优化能源供用方案


联系我们

东一创欣.双碳专家

  • 邮箱:dycx027@163.com
  • 手机:18571512852
  • 地址:洪山区珞喻路20号阜华大厦1栋A座26层2号

在线留言

手机二维码

Copyright © 2022 东一创欣.双碳专家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18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