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以减少碳排放量为主要衡量标准,以金融机构自主决策为前提,对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不同类型企业一视同仁提供碳减排贷款,将有效提高碳减排贷款发放的公平性,特别是能够为中小型低碳企业融资提供便利。王遥表示,这样既有利于管理资金流向、降低信贷风险,也能避免对传统高排放行业的盲目抽贷断贷,保障了能源的总体供给能力,更好发挥了金融对绿色低碳的支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碳减排支持工具在助力绿色发展中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报告》显示,碳减排支持工具配套政策有待完善。比如,专业性较强的碳核算、环境信息披露等工作增加了金融机构的人力、管理、系统开发、购买第三方服务等成本,目前针对碳减排贷款的财政贴息、奖励等配套政策措施不足,政策协同支持力度有待提高。为丰富配套激励措施,此次《报告》建议,推动财政部门通过贴息、税收减免等措施,对积极投放碳减排贷款的金融机构予以激励,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金融管理部门加强碳减排支持工具政策宣传、解读和典型案例推广,丰富绿色金融配套激励,提高金融机构支持绿色发展的积极性。
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金融的发展步伐。人民银行去年发布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对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频次以及应披露的定性和定量信息等提出明确要求。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碳减排支持工具要求金融机构按季度公开披露其发放的碳减排贷款金额、利率、支持项目数,以及贷款带动的碳减排数量等信息,人民银行将会同其他部门和独立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披露信息进行核实,公众知悉并对此进行监督也十分重要。
王遥建议,政府部门间需要加强现有机制的联动与协同。虽然碳减排支持工具的相关规定已经明确金融机构需要提供项目的碳减排数据,但相关的碳减排数据测算依旧缺少清晰的技术标准。鉴于生态环境部已对碳减排数据测算形成了众多方法学,建议部门间做好碳减排测算方法的协同,保障我国碳减排基础数据的可比性。此外,为了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效率,建议健全部际信息通报机制,各部门积极共享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相关的项目、排放、融资、监督执法等信息,以为政府的战略研究、决策制定提供基础支持,强化政策协同,发挥“几家抬”合力作用。
另外,目前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领域主要是三大重点领域,发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的金融机构,大量中小银行还不是此工具的发放对象。专家还建议,进一步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覆盖面,向符合相关要求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向更广范围内碳减排领域重点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更有力促进低碳转型。 (经济日报记者 王宝会)